近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第十二检察部副主任、三高检察官许服膺应邀走进金盆岭校区四号教学楼506教室,为2024级法学研究生带来《刑事案件证据审查与运用撷要》专题讲座。本次活动既是证据法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也是校检双方深化"双师同堂"培养机制的具体举措,为法学研究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证据法课程。

课堂伊始,许服膺检察官开宗明义指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面临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两个问题发现问题找漏洞相对简单,而在法律实践中最需要的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许检察官提出,案件办理,需要前期大量占有证据并缜密研判后预先构建一个通盘谋划方案,并将关键情节节点串联,梳理出清晰的取证思维导图,按图索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内在逻辑的乱碰运气。比如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很多具备一个原案,首要就是具备“原案"审查的意识和证据审查能力,从原案中寻找职务犯罪的突破口。如在“郑某抢劫案背后的刑讯逼供案"中,许检察官以体系化审查思维重构案件脉络,强调"从孤立审查到全景透视"的突破——"对刑讯逼供指控进行审查时,不能止步于程序性判断,更需溯源前案证据链条,形成全局性分析框架"。他聚焦原案关键物证(如作案剪刀、现场遗留鞋印),提出对剪刀握柄指纹、皮屑、鞋码、鞋内生物痕迹开展跨案比对检验鉴定,"这些看似边缘的物证,若能通过DNA检测、指纹检测等技术手段锁定关联性,将形成穿透性证明力。直接证明郑某所谓入户盗转抢是虚假的,进而证明侦查人员刑讯逼供是客观事实,再进一步以此突破涉案侦查人员的供述。"这不仅夯实了前案证据的客观性基础,更为甄别本案是否存在非法取证行为开辟了突破路径。

在讲解"以证促供"理念时,许检察官着重剖析了证据链构建对突破案件的关键作用。针对讯问实务,他系统梳理了三个核心环节:事前准备需预判攻守同盟、串供堵口等情形,通过梳理共同犯罪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制定把利益共同体转化为利害冲突方,制造矛盾点的应对策略;环境营造强调主动构建有利于侦查的信息不对称场景,运用时空隔离等技巧打破嫌疑人心理防线;策略定制则要求根据嫌疑人的性格特征、学历背景等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询问方式。"讯问不是标准化流程,而是动态博弈。"许检察官特别指出,只有以客观证据为锚点推进"证供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用证据撬开口供,用口供夯实证据"的良性循环。

课程后半程,许服膺检察官聚焦职务犯罪侦查实务,重点剖析了以取证为基础的专业能力建设问题。他指出:"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必须夯实职务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论根基,尤其要重点培养两个核心能力——既要深刻把握特定领域职务犯罪的因果关系链条,又要形成主动预判、系统调取关键证据的证据思维。"这番论述将抽象的法理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办案指引,引发了现场研究生对职务犯罪证据体系的深度思考。


本次课程是新利官网开户 法学院“检校协同合作”的缩影。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检察机关在课题研究、实习实训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法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锻造”转型,为法治中国建设培育更多“心中有信仰、眼中有细节”的法律先锋。
(文/陈沐芙 图/刘文莉 一审/王寰 二审/喻国荣 三审/申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