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各级党委的工作计划、方案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把党的民族政策讲清楚、说明白,让基层群众听得懂、理得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文化基因。文化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共同创造和积累的,已经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将各族儿女紧紧地团结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共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其多样性,更要强调其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二要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形式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还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植入社区建设、走进家庭生活,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
加强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助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行动指南。民族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关键,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一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民族人才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不断加强民族教育,创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培养一批愿意扎根民族地区、热爱民族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要不断改善教育条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二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桥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前提,也是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首要条件。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分别系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重庆市中特理论研究中心市教科院分中心兼职研究员、重庆市教育18luck新利在线娱乐网 院院长、教授)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217/c40531-3235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