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政工作> 正文
思政工作

工科人才培养:走好红色育人路

发布日期:2021-11-30 来源: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既与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一致,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深厚历史和办学特色,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师生心灵,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立足八十多年来的办学发展历程,总结凝练出“红色育人路”深刻内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教育报国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创新包容的办学风格。

传承红色基因,用特色文化赋能

用特色文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善于提取大学文化中的红色基因,通过学术论坛、文化立项、设立机构,不断加强校史校情和精神文化研究,总结提炼大学文化中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独特优势、实践路径,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二是要善于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通过出版大学文化丛书、拍摄影视作品、排演文艺作品、开发文化产品等方式,不断培育红色基因鲜明、内涵蕴意深刻的大学文化成果,形成生动鲜活的学习教育素材。通过有力度、有温度、有角度的文化举措,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文化根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学习党史校史,以特色文化提质

建党百年来,在党创建和领导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上,高等院校勇担历史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党领导伟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抓住党史和校史的“交汇点”与“共振点”,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师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教育质量。用特色文化提质党史学习教育,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党史学习教育谋篇布局,将挖掘、学习红色校史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力量,系统布置;二是要抓好主要阵地,推动校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社团活动,并通过布设校史景观,加强校园环境氛围建设;三是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编写校史读本、拍摄校史纪录片和举办专题展览等,推出生动教材,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在学习百年党史基础上,围绕红色校史“做文章”,可以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贯通“三全育人”,用特色文化服务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大学文化的产生发展来自办学实践,也融入办学的方方面面和育人的全过程。用特色文化服务一流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贯通“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为培养一流人才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一是要深化大学文化内涵研究,积极开展校史、学科专业史编纂,从史料中挖掘办学历程中的典型人物、特殊贡献、精神力量和文化传承,凝练特色文化成果,夯实文化育人基础。二是要推动大学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特色文化植入,大力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构建文化品牌矩阵,拓宽文化育人渠道;三是要抓好特色文化宣传,通过网上网下各种方式积极展示文化特色,宣传师生优秀典型和服务国家重大贡献,营造文化育人浓郁氛围。发挥大学文化的渗透力和持续力,贯通融入“三全育人”,可以为一流人才培养厚植文化根基,提供有力支撑。

营造润心环境,以特色文化引领

大学文化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来孕育、承载。大学文化建设是校园环境提质的有力牵引,可以有效推动文明和谐校园构建,对师生形成辐射与滋养。用特色文化引领文明校园建设,要坚持“见人、见物、见细节”,持续建设“浸润式”的文化环境,一是要做好校园文化规划,立足精神文化内涵,规划文化景观,通过设计文化区域和文化轴线等,构建文化群落,增强辐射效力。二是要重点打造文化地标,充分结合校园发展,重点建设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平台,构建代表性的文化空间。三是要支持基层文化空间建设,充分挖掘基层文化资源,立足师生文化需要,构建一批学科特色鲜明、具有多元功能的文化空间。通过凝聚师生情感的文化载体,可以鞭策师生不忘初心来路,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共同创建文明校园。

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也有了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在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培育优秀的大学文化,用特色大学文化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正逢其时。

(作者:蔺伟,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