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课堂都是爱——记我校2013年“师德标兵”、马克思学院李雨燕老师
2014年12月15日 00:00

她爱教育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正是因为这份特别的爱,让她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只为把枯燥的原理课演绎得精彩纷呈,使原理课变成人文素养课。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雨燕老师。

精心备课只为学生听得生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许多学生眼中,这门课除了枯燥还是枯燥。但李雨燕老师的授课方式让许多学生改变了对这一门课的看法。

为了不让听课的学生失望,李老师常常在备课上花去很多时间,收集大量的现实材料、政治热点、经典的哲学故事来充实课堂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加感官冲击,让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李老师讲课很有味道,和想象中的马克思课不一样,生动精彩!”土建学院王觥磊同学表示,李老师上课时常常会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历史等知识,将平淡无味的内容讲得活灵活现,将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当代主义面临的问题等等分析得经络分明,让同学们既能熟知历史,明白真相,又能接受文学熏陶,得到哲学启迪,而不是脱离现实,一味的说教与灌输。

和他有同样感受的同学还有很多。其中有位同学在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每次上马克思这门课,感觉李老师并不是在复述书中的内容,更像在给我们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李老师自己和她的阅历见闻。每一次讲课,李老师都是用朴素而深刻的语言、平静而又吸引人的语气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

有幸听到李老师的精彩讲述,谢谢老师!”

李老师把学生们的肯定当成对自己的勉励,精益求精,甚至连怀有身孕时也没有丝毫松懈,“总感觉上课内容怎么准备都是不够的,不过看着课堂上学生们满意的笑容,多长时间都是值得的。”

言行举止传递对学生的关爱

“她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文法学院李同学表示,李老师关切的目光、温暖的笑容、亲切的手势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她对学生的关爱和对课堂的热爱。

李老师上课喜欢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中去,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她都一视同仁地的给每一位同学参与教学互动的机会。她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自己。同学们都喜欢和李老师交流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因此,李老师经常会收到学生的电子邮件,而且她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已经毕业的文法学院汉语言专业2006级学生熊伟勇十分感谢李老师的教导,即使是离校后的现在,他仍清楚的记得李老师是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有一次,在讲授当代大学生的‘三观’时,李老师引用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强调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她的话语中饱含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我相信每个用心聆听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部分学生不太重视,认为考试成绩重于学习过程,考前突击硬背胜于上课吸收消化,但是李老师却用自己的言行修正了这些学生的偏见,把比较枯燥的原理课变成人文素养课,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化气质。

做科研是为更好的服务学生

“我进行科研项目就是为了让科研和教学更好的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服务于我的课堂,更服务于我的学生。”李老师如是道。

为了以科研促科学,李老师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潜心钻研,立足当代现实以及教学中碰到的诸多问题,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度思考。自2006年到校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她潜心于教育科研事业,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级项目4项,在省级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也曾参加多项教育项目,参著专著一部。“在我看来,科研和教学是并驾齐驱的。课堂教学反馈和学术前沿成果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用学术研究指导教学,而且可以从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汲取养分,深化理论研究。”李老师笑道。

九载光阴,李老师将特别的爱,奉献给了她特别挚爱的教育事业。未来教学道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目标等待她去实现,她将继续用这份特别的爱,服务教育事业,服务学生。(梁鑫雨林芷薇)

附件:

上一篇:

下一篇:一颗恒心为科研——记201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电气学院院长曾祥君教授

上一篇:三十年热爱与坚守——记2016年度“中国移动”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能动学院衣晓青教授下一篇:一颗恒心为科研——记201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电气学院院长曾祥君教授

上一篇:我校蒋仁言教授连续3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下一篇:洒向课堂都是爱——记我校2013年“师德标兵”、马克思学院李雨燕老师


新利官网开户 学风建设专栏
Copyright@ 2004-2015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Copyright © 2010-2013 云作坊Inc. 保留所有权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