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下午2点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自然辩证法研究》执行主编尚智丛教授应邀来到新利官网开户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了题为“明末清初方氏学派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及其缺陷”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万球院长、院教授委员会余乃忠主任、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陈万球教授主持。
尚智丛教授首先对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方以智及以他为代表的方氏学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与阳明学派“空谈心性”不同,方氏学派强调知识积累,反对内省方法。尚教授指出,方氏学派之学说建基于北宋理学家张载的“二气五运”的气本体论之上。方氏学派以一种“三位一体”的形式来概括宇宙的终极规律:事物的本体,是“公均”(即“公因”),“公均”所表现出的实体与现象便是所谓“费均”(即“正因”),而隐藏在“费均”背后的,儒家学者探求的终极之“理”便是所谓“隐均”(即“反因”)。“公均”、“费均”、“隐均”,三者浑然一体,人若想探求宇宙之奥秘,就应该观察世界、推究规律,“以费知隐”。
如何实现“以费知隐”?方氏学派提出了“质测通几”的认识论学说。“质测”,就是“实测”,就是对事物表征出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而“通几”,就是要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通“物理”与“宰理”之“几”,以达“至理”。通过“质测”,人们可以通达对自然现象的经验性理解,是所谓“物理”;而所谓“宰理”,则是蕴藏在人事推移、善恶教化背后之理。贯通“物理”与“宰理”,方能通达天地之“至理”。
实现“质测通几”需要借助于“象数”。方氏学派一方面出于对《易》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受到利玛窦、徐光启等人引入中国的西方数学的影响,形成了“度数”的概念:“数”表征事物的大小多少,即“费”;而“度”则反映事物变化的“中节”,即“隐”。“以费知隐”就是以“数”知“度”,从而“通神几”。
尚教授对方式学派的观点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方氏学派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已经接近于近代科学,但由于其将“度数”神秘主义化,使得这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最终无法通向科学。然而,问题在于,方式学派最终拥抱了神秘主义,为何其他学者也没能坚持经验主义?尚教授还就此谈及了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尚教授精彩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在座师生很大的兴趣,师生们纷纷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尚老师耐心地一一给予了解答。随后,余乃忠教授对讲座进行点评,他认为尚老师讲座内容精深,观点独到,涉及中西方哲学比较,其学术视野、学术眼光与治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最后,陈万球院长希望大家能够向尚老师学习,尤其是学习尚老师的治学方式,勇攀学术高峰。
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文/夏熹 图/牟朋文 审/文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