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晚,我院第十六期“文新阅享·经典作品分享会”在金盆岭校区九教317师生发展中心举行。汉语言2303班的刘镔方以“生死叙事中的荒诞与温情--社会镜像与灵魂乌托邦”为主题,深入探讨余华小说《第七天》。中文系教师陈怡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活动伊始,刘镔方分享了自己阅读《第七天》的感悟。她从作者余华的创作风格与个人轶事切入,深入剖析书中情节、人物以及背后的社会现实,并分享了自己深受触动的句段。她指出,《第七天》以荒诞叙事展现社会阴暗面,同时凸显人性光辉,书中诸多故事皆有现实原型,引发同学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各自的阅读体悟。令人瞩目的是,长沙18岁脑瘫患者也是文学爱好者的王释玉和妈妈也来到了现场。这是王释玉首次参与此类活动,此前都是妈妈唐阿姨代为参加。王释玉认为,余华在《第七天》中对死亡进行了解构,带来全新的思考视角。汉语言2302班杨蕾则分享了自己对书中亲情线的理解,深受触动的她甚至一度落泪。其他同学也纷纷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现场讨论氛围浓厚。
随后,陈怡含老师从文学批评的视角对《第七天》进行了客观阐释。陈老师肯定了作品的独特之处,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让同学们对这部作品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陈老师的点评为本次分享会画上了精彩的句号。
活动尾声,现场举行了温馨而庄重的仪式。嘉宾老师与主讲人刘镔方合影留念,并为其颁发奖状,以表彰其精彩的分享。最后,全体参会人员一同合影,为此次充满收获与感动的阅读分享会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此次阅读分享会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思考。未来,我院还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助力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断探索,提升文学素养。
(图/新媒体工作室 文/刘镔方 一审/项永生 二审/刘莎 三审/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