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普专区> 心理卫生> 正文

心理卫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20日 来源: 作者: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然后心理危机也就随之而产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这样的概念,对于心理危机很多人感到很陌生。什么是心理危机呢?心理危机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 G.Caplan)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的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使自身与环境稳定协调,当重大问题和剧烈变化使个体感到问题难以解决,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累,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的状态。

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呢?

第一,学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合、离异,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第二,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第三,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同宿舍的学生各有各的个性,不能相互容纳,由此发生矛盾冲突,日积月累,却又不敢表达。第四,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某些学生上高中时,考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上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心中茫然,有一种失落感。第五,恋爱与失恋问题。第六,性行为问题。一类学生是过于封闭自我,导致性压抑;另一类学生是过于开放,随便发生性关系,之后又非常后悔自责。第七,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值过高。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他们的求职期望值非常高,与现实不符。这样就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第八,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学间不同的消费水平会使有些同学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


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两方面的鲜明特点。

第一,发展性。大学生面对许多成长中必须解决的发展性课题,这些课题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角色的要求,它们既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动力,也是潜在的应激源。第二,易发性。大学生处在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上,生理方面更多具备了成人的特征,但社会阅历和经验相对不足,处理问题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更是有限,这种反差的存在,使得心理危机在我们身上十分容易得到表现乃至爆发。

一般来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会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冲击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第二,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但不知如何做。此时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心理防御反应。第三,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减轻焦虑,增加自信,恢复社会功能。第四,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后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从危机的后果来说,会有四种不同结局。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呢?

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一是直接表明自己处于痛苦,应用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用语言表达生活没有意思,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也可能会用一些药物,过分依赖这些药物,行为混乱或者古怪。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嗜睡,没有胃口等。

那当心理危机发生以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按照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一些鉴别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心理调适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第二,用科学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一点不可怕,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心理问题,但我们发生心理困扰时,能够主动求助的才是聪明人。不要认为求助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求助是虚心,是开放,也是一种幸福。第三,改变是需要持续的。只有长期持续的努力才能有所改变。

心理危机不是哪一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能遭受心理危机,因此我们不必感到难堪。当我们有了心理准备,就不会再惧怕它,而是积极地应对它。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人的帮助,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惑,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坚强起来,朝着自己希望的生活去努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