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提升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素养,2025年3月28日下午,在学院C317举办国家级社科项目选题与论证暨2026年国家级项目申报启动会。特邀专家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新利官网开户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余乃忠,会议由学院科研副院长蔡花菲主持,院党委书记郭剑等学院老师参会。

余乃忠,男,1961.09出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新利官网开户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发展对全球重点国家国力变化的综合影响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科技哲学、人工智能发展与国际关系战略研究。发表CSSCI论文92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一般项目2项、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7项。
院党委书记郭剑老师对余教授莅临学院指导表示感谢,指出余教授作为我校学术领军人才,其学术造诣不仅在校内享有崇高声誉,更是国内学界公认的标杆性人物,他深厚的理论积淀与研究范式,值得全院教师深度研习。郭剑特别指出:“国家级项目申报是各位老师学术生涯中避不开的目标”,希望各位老师把握宝贵机遇,不断打磨本子,实现质的突破。
余乃忠结合主持多个国社科项目的经验,围绕“国家社科总体趋势”“新要求与注意点”这两大核心内容系统解析了申报要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申报书撰写技巧与常见误区规避策略;强调青年学者要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并提出“积累-聚焦-突破”的三阶段发展建议。

在交流互动环节,展开了“案例剖析-专家把脉”的开放式学术对话。蔡花菲结合申报书撰写中的共性问题,就“研究框架的撰写要求”“主要目标和研究价值的侧重点”进行探讨。余乃忠指出部分申报材料中常出现“框架结构松散”“目标与价值表述交叉混乱”等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解析,并提出明确方法论路径,余教授的精辟阐释让青年老师受益匪浅,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本次专题辅导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在强化有组织科研、优化学术生态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学院将继续锚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需求,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牵引,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为构建艺术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培育新时代文艺创新人才注入持久动能。
(图/罗浩、陈辉、王立平 文/王立平 一审/蔡花菲 二审/朱诗源 三审/郭剑)